周杰伦是80、90后两代年轻人不可抹去的音乐记忆。在时隔6年之后,这位对华语乐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音乐人发布了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同名先行曲。
无论外界对这个作品的评价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周杰伦早已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文化符号。
(资料图片)
今天的硬核读书会,带你从周杰伦的新歌说起,展开华语流行乐世界的昨日想象。
✎作者 | 重木
✎编辑 | 张文曦
离上一次发布专辑过了6年之久,周杰伦在近日发布自己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同名先行曲。歌曲发布后,关于这首歌的刷屏与热议似乎是意料之中的。
或许,也就如在这首歌中周杰伦对自己的描述:“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当代华语乐坛还能够有如此影响力的歌手也早已经屈指可数。
尽管人们对这首歌里涉及的东西方艺术作品的呈现看法不一,但不得不说,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依旧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属于他自己的魅力。
尽管可能听着似曾相识,却也总会有创新和惊喜,让这些年被华语乐坛之贫乏反复折磨的听众们获得些许安慰。
上世纪90年代,从周杰伦刚出现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华语乐坛时开始,我们就能看到他音乐里隐藏的诸多特别之处,无论是在其编曲、歌词、唱法还是作为一个流行歌手对于自己形象的营销,周杰伦都保持着一股与众不同的色彩。
这一点在他接受采访时也反复提及,强调不愿意与别人比较,只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正因如此,他在90年代人才辈出的华语乐坛中脱颖而出。
周杰伦与华语流行乐坛
对于80、90后这些深受港台音乐影响的两代人而言,周杰伦的歌几乎就代表着华语流行乐的源头。
无论是其曲风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歌词上的精雕细琢,还是这些歌所涉及、谈论和企图展现的东西,都极大地拓展了当时困于个人情爱的作品范围,从而让华语流行乐的潜力得以展现。
相比于其他小众或是诸如摇滚这类往往有着鲜明特质的乐种,流行乐因其朗朗上口的特点与传播的大众化往往会流于“口水歌”的表面。但在80年代,一批优秀歌手的创新则让那一时期的流行乐极具特色。
就如研究媒体与流行乐的新西兰学者罗伊·舒克尔在其《流行音乐的秘密》中所指出的,现代流行乐本身依赖成熟且完善的工业体系,流行乐工业复杂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分工的完善才让流行乐的出现与传播成为可能。
港台流行乐工业体系的建立,是从模仿与学习日本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经过了十多年的民歌运动后,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内涵都得到了拓展,华语原创流行乐渐渐取代香港之前主要靠模仿日本流行乐的粤语歌,成为了一项新兴娱乐业。
从80后早期的卡带、CD到90后的随身听和MP3等,21世纪初的华语流行乐依靠着这些媒介在年轻群体中传唱。因此当王心凌穿着学生装再次在《浪姐3》中演唱自己的代表作《爱你》时,才会引起一大波“王心凌男孩们”的共鸣。
伴随着世纪初流行文化兴盛的还有刚刚起步的现代追星文化。无论是“甜心教主”还是周杰伦,都属于第一批流行偶像。
并且,相对于当下的饭圈文化,早期的追星文化更加注重偶像的形象及其作品。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某部剧、某个角色或某首歌而喜欢上一位偶像或歌手,且“偶像”作为一个专有职业也还处于雏形阶段。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当下00后才会对周杰伦一直以来的热度产生错误的判断。周杰伦的粉丝们很喜欢自己的这位偶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那些朗朗上口且编曲优美的歌曲。
区别于流行乐在编曲上的大众化甚至程式化,以及歌词上的通俗直白,周杰伦作品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精致的编曲风格,尤其是对西方流行乐元素的借用,这也成为了他歌曲的最典型特征。
如早期华语情歌大都是芭乐曲风,而周杰伦的《可爱女人》则融合了布鲁斯与爵士风格,突破了芭乐情歌的限制。
而像《告白气球》《给我一首歌的时间》这些歌里则混杂着节奏蓝调,《黑色幽默》则展现出一股英式的复古风格。
除此之外,流行摇滚(《爱你没差》《不能说的秘密》)、酸爵士风格(《印第安老斑鸠》)、Rap(《双节棍》《霍元甲》)、Rap+电子风(《公公偏头痛》《皮影戏》)也都曾被周杰伦借鉴和吸纳进自己的编曲中,从而使得他的流行乐既多元又新颖。
自我塑造的“中国风”音乐
而在这些编曲中最让人印象深刻且成为周杰伦代表作的,则是那些与方文山合作的、被称作“中国风”的流行歌,如《东风破》《青花瓷》《菊花台》《发如雪》《千里之外》《兰亭序》与《烟花易冷》等。
21世纪初,华语乐坛中的“中国风”流行乐本身有着一个可以追溯的源头,它一方面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的民歌运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开放后的我们在快速融入世界这一过程中对自我身份和形象的想象紧密相连。
根据王元崇的《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对“中国风”(Chinoiseries,出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研究,它“是一种在欧洲的海外市场开始大面积拓向印度和中国地区的背景下,混合了商业机遇和审美艺术在内的表现”。
并且它也是西方对具有中国元素的艺术风格的描述,且这些艺术形式与风格往往是混杂的(往往还含有日本、暹罗这些国家的文化元素),是一种对于遥远“中国文化”的想象。因此不难看出,这一风格与萨义德所谓的东方主义是相辅相成的。
在周杰伦2000年专辑《Jay》中的《娘子》开始,到三年后的《东风破》,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形式已经被他逐步固定成型。而在这一前后时期,王力宏《龙的传人》与S.H.E的《中国话》等也都参与了这一“中国风”的塑造。
但区别于西方的“中国风”背后强烈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世纪初华语乐坛中的“中国风”则大都极具包容性。
周杰伦利用西方编曲元素与传统中国乐器进行融合,再加上方文山文质彬彬的歌词,使得这些“中国风”歌曲在极具现代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一种“中华性”。区别于西方传统中“中国风”的他者凝视,周杰伦、S.H.E等21世纪初华语乐坛里唱响了中国风歌曲的歌手则通过 “自我东方主义”或“反向东方主义”来进行对霸权的消解。
相比于前者,它更具包容与开放性,并且它也象征着当时中国一种普遍的心理——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与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重塑和构建自我形象与认同。
最伟大的,是人类文明
在周杰伦丰富的流行乐中,除了这些知名度极高的中国风之外,那些似乎刚好与之相反的“西方色彩”很重的歌曲也与之形成积极的呼应。
在新专辑里的这首《最伟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杰伦流行乐中最典型的西方元素:巴黎、位于塞纳河畔的代表建筑莎玛丽丹百货公司、钢琴以及各式各样的西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整首歌的MV几乎就是伍迪艾伦《午夜巴黎》的缩小版,展现着一个21世纪的歌手穿越到1920年代的巴黎,遇见了当时那些最具创造性头脑与最迷人的艺术家们。
在《最伟大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夜的第七章》《以父之名》《夜曲》甚至《布拉格广场》的风味。
古典、流行以及Melodic Rap这些典型的西方音乐元素一应俱全,营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青花瓷》的曲风与歌曲意境,也恰恰是这些不那么“中国风”的风格与元素构成了周杰伦流行乐版图中的另一重要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充满西方元素的曲风与歌词可以看做是周杰伦那一批反对东方主义流行乐思潮的产物。这种不分边界、不设门户以及互相学习和吸收创作的风格让周杰伦的流行歌曲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现代性和迷人的丰富性。
在这些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之中,不存在中西之分、高低之别,有的只是人类文明共同的、都可以彼此分享和利用的文化资源。
在史书美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专著《现代的诱惑》中,作者便通过对“五四”文学、京派以及上海新感觉派等文学作品的分析指出,现代中国在努力融入现代性与世界时采取了不同路径,而其中有一路径便是抱持一种开放平等的心理,去学习他者以改造自身,从而让自身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下获得新生。
21世纪初,像周杰伦这样的华语乐坛的创作者们,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延续与参与了这一过程。
在《最伟大的作品》MV中,我们难得一见地发现了20世纪中国著名的现代派画家常玉与诗人徐志摩。
相比于同样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和林风眠,常玉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直到去世多年后才在西方艺术史中受到关注。但实际上,其画作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初西方现代绘画的转向。
在一众西方大师中出现的这两副华人面孔以及由此构成的“最伟大”的群像,似乎就象征着周杰伦自己的流行乐版图,它们是开放的、融合且相互影响的。
不是一种封闭的自鸣得意或对他者的污名,而是保持着在21世纪初所展现出的那股自信,游弋于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与多元之中,由此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与歌曲。而这或许就是周杰伦以及他那些歌里最令人着迷的东西。
今 日 话 题你最喜欢周杰伦的哪首歌曲?
· END ·
作者丨重木
编辑|张文曦
校对|向阳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