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长安三万里》:了不起的高适,忘不掉的李白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3-07-27 17:07:24

文/C叔

之前就有朋友给我留言,说看完《长安三万里》挺感动,但对于那段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系又到底是不是如剧中设定并不清楚,希望我来聊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要感谢这位名为不羽不语的朋友的提问,其实我看完《长安三万里》心里也有一卡车的话要说,首先我个人非常感谢追光动画,因为我的视频用过不少追光的素材,比如《青蛇》,《杨戬》,有一说一,他们总能搞出一把子中国人的浪漫劲,而这些意象又特别适合表现诗词。

估计追光自己也发现了这点,终于开始做诗词电影了。那么说起浪漫,放眼中国历史,又有谁,能比得过李白呢?因此《长安三万里》来了,但问题是,上下五千年才出一个李白,假如以李白的视角讲故事,太难让人共情了。

因此李白需要一个叙述者,这个叙述者要和他在一个时代,不能和他太疏离,又不能有粉丝滤镜,于是追光找到了高适,和李白相比,高适变得“普通”,恰如看电影的我们。

这是个巧妙的视角,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高适并没有经历李白的每个重要时刻,而为了展现那些重要时刻,电影就要变着法地让高适“参与”到那些时间点,所以才会有开头那位朋友的疑惑,这和我原来知道的历史不一样啊?

那么本文,我会和大家聊聊电影和真实历史的出入点,以及更重要的,全面解析电影里出现过的历史“彩蛋”。

以下会有严重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看文章

电影采用双线叙事,一条是高适在云山城对抗吐蕃,一条是高适回忆和李白的过往,但实际上还有几条暗线线索,让我们先从李白这条线开始。

1、第一次相遇

两人初遇在洞庭湖,这是高手和高手的碰撞,剑客,枪手,这都符合他们各自的设定,但这是电影的第一处改编,大多数记载,都要等到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高适和李白才会在梁园首遇。

你说有没有可能他们早年就见过,因为高适从广东去长安,李白在四川漫游,路上是否曾经遇到过,这可能性也很低,初遇是人最宝贵的回忆,这样重要的时刻,竟然没用一首诗记录,既不合情,又不合理。

但这也确实是剧情需要,假如要从744年开始,两人都是40岁的中年人,故事还能怎么写?《姜子牙》不就是前车之鉴。

2、《上安州裴长史书》

高适得知李白带着朋友吴指南的遗骨,虽然时间有出入,但这事是真事,出自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吴指南是和李白一起出蜀的朋友,不幸在洞庭湖亡故,李白是:

“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后来没办法暂葬在湖侧,李白去金陵再回洞庭,看到吴指南筋骨尚在,于是李白边哭边剔骨,一路背着吴指南的尸骨,步行到鄂城,也就是现在的武昌,借钱给吴指南下葬。所以说李白把吴指南葬在黄鹤楼附近,也是说得通的。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3、《诗经·秦风·黄鸟》

李白对朋友是真走心的,电影里,李白为吴指南下葬,唱的歌是《诗经·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怎么说呢,我猜电影大概想表达李白的悲痛,意思是,苍天啊,为什么好人死得早啊,假如拿我去换他,一百个换一个都行啊。

愿意为秦穆公殉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这个殉葬制度是儒家一直反对的,孔子就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做个陶俑都要批判,何况活人乎。

4、黄鹤楼

接着李白去行卷,向谁行卷我有点记不清了,总之吃了闭门羹,这里顺带引出了李白是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仆人还嘲讽李白是白身,不过李白到底是李白,emo几秒钟,马上又乐观起来,拉着高适去喝酒,这又引出了整部电影最重要的地点,黄鹤楼。

李白要去诗板题诗,结果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才子传》记载: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以今天的名气来看,这是李白在给崔颢背书,而当时,崔颢的名头远大于李白,剧中也交代了,崔颢20岁不到,就中了进士,出身又是第一等的“博陵崔氏”。

稍微介绍一下,武则天时期其实已经对世家大族进行过打压,但他们力量依旧很大,到李白这时候,当时有五个姓氏七大家族的豪门,称为五姓七望,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以及太原王氏。

博陵崔氏名头很大,但这绝不是李白不敢题诗的原因,我们有空聊崔颢《黄鹤楼》的时候再细说,单说电影里其实是一条重要线索在不断铺垫,就是门阀大族对权力的垄断,这一条线索后面还会不断深入。

5、《扶风豪士歌》

李白和高适在黄鹤楼告别,约定一年后扬州再见,片中李白在船上和高适告别,唱的是《扶风豪士歌》: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但其实这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李白回宋城接家人,也就是宗夫人,逃往南方。路上得到一位豪士的帮助,可能是来自扶风,也就是唐肃宗当时所在的凤翔,感叹时局,才写下《扶风豪士歌》。

6、行路难

片中高适和李白第一次分别,李白前往扬州,高适前往长安。历史上高适在20多岁时来长安,正如电影里所说,四处干谒,无人赏识,相当失意。他的两首《行路难》正是作于此时。

《行路难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在后来他在《别韦参军》里也提到: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电影在这里还让高适偶遇科举点名的队伍,其中就有常建和王昌龄,这两位是同榜进士,但他们科举是在727年,此时高适在商丘,应该是遇不到两人。

这两人和剧情走向也无关,我觉得可以算电影里留的小彩蛋,类似闲笔后面还有很多,我猜测是为了让《河岳英灵集》串起一批诗人。

7、《河岳英灵集》

讲到《河岳英灵集》,其实在电影里出场次数不少。《河岳英灵集》是丹阳进士殷璠编选的诗集,选取范围是开元二年到天宝十二载,也就是公元714-753年之间的名家名篇。

一共是24位诗人的234首诗,这样说吧,凡是集子里能和高适有点擦边可能的人物,都在电影里出现过,包括常建、王昌龄、王维、孟浩然、崔颢、岑参。

另外《河岳英灵集》一直被吐槽怎么没收杜甫的诗,电影最后也来了个官方吐槽,说其他集子会收录的。其实后世分析,杜甫要小这批人一辈,别看后世名气大,当时影响力是远不及他们的,所以没收,这也是合理的。

8、歧王和玉真公主

再说回长安,高适在长安干谒无门,只能走其他路子。接着就来到歧王府上,见到了李龟年。看到李龟年,大家都会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关于《江南逢李龟年》,可以看我的这个视频:

这首诗现在看无限唏嘘,但当时还是盛世大唐,电影这段提到做官的另一条路子,就是得到玉真公主和歧王的赏识。

说起歧王和玉真公主,其实有点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或者法国的蓬皮杜夫人,都是热爱艺术,乐意支持艺术的贵族。

电影里高适在歧王府的表演,其实全场都是配角,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王维,《唐才子传》记载:

“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后来这段还成了元杂剧《郁轮袍》的故事原型,你可以看到电影里基本也是这样呈现的。

历史上当然没有记载高适和王维同台,而杜甫虽然曾经出入歧王府,但那是在东都洛阳,不过这段改编我觉得没问题,一是当时高适和王维确实都在长安,理论上是存在相见可能的,另外这里要继续强调,当时门阀士族的垄断,虽然王维本身足够有才气,但前面讲过,王维家是太原王氏,这就足够引起公主重视了。

9、扬州行

在长安受挫,高适决定去赴扬州之约,历史上高适并没有和李白有过扬州之行,但这段作为历史迷看得挺精彩。

先说高适到扬州刚见李白,就被拖去干一票大的,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位裴十二,“裴公子”。三人去抢一位知名歌伎,一段船上劫美人的武戏后,歌伎给李白跳了一段《柘枝》舞。

白居易《琵琶行》里提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就是名曲《绿腰》,和《凉州》《兰陵王》类似,称为软舞,而《胡璇》《胡腾》《剑器》《柘枝》则称为健舞。

然后李白为什么抢人呢,其实是为了带歌伎去看“绝活”,李白说,裴将军的剑,吴道子的画,一日之内,能看二绝。拿我们现在来说这是非遗传承。

这就到了裴家,接近着冲出来一个老头,边跑边嚷嚷,我悟了,我悟了。还有人说吴道子在里面作画(有点记不清,总之三人都在)。

其实这个故事出自《唐朝名画录》,说唐玄宗驾幸东都,裴旻将军用金帛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为自己母亲作画,吴道子说金帛我不要,只请裴将军舞剑,一曲舞毕,吴道子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后来张旭又书于天宫寺一壁,当时城中人士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其实盛唐怎么能少的了李白,电影把这些人特地凑到一起,就是时人所叹,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张旭的草书和裴将军的剑并称为天下“四绝”。

然后你仔细看裴将军舞剑最后,把剑往天上一抛,这也是有出处的,《独异志》记载:

“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怵。”

这后面一段电影故意不拍了,否则还得出一段,观众不得模仿的字幕。

高适觉得李白一天到晚豪掷千金,和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就劝李白迷途知返。结果就上演了纨绔子弟裴十二和励志青年高三十五的对决。

高三十五不仅完败,还被人家姑娘上了一课,其实裴十二这个人物是虚构,但让我想到杜甫的一首诗《关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年少的杜甫在郾城观看了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剑器》是和《柘枝》齐名的舞蹈,从那时起,杜甫便被公孙大娘高超的舞技所折服,到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又看到一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在那里见过,一问才知道李十二娘原来是公孙大娘的学生。

杜甫感慨万千,当初观看公孙大娘舞蹈时,他还是个稚嫩的孩童,如今看到李十二娘的舞蹈,他已经是个满头白发的老翁了。一曲过后,沧海桑田,简直就是另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另外裴十二给高适上课时说,李林甫当政,重用胡人,弃用汉将,这事是李林甫主导的,但时间上不对,李白在扬州的时候,李林甫还没掌权。

10、入赘

高适败给裴十二,自以为是技不如人,于是回梁园老家继续苦练,此时李白突然造访,告诉他自己在扬州大病一场,差点死掉,并且准备结婚,是入赘。这段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没有高适,李白从扬州去安陆,结识李邕和孟浩然,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一直将自己比做《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给文坛领袖上干谒诗也一点都不客气,想见李邕当时不太待见李白,这次李白倒也和崔颢得到一样的待遇。

干谒失败,钱也花光了,人又大病一场,结果接济李白的就是孟浩然,片中李白对于入赘大事希望孟浩然给点意见,这才有了船上“当否”一幕。

其实历史上李白入赘许家孟浩然也起到牵线的作用,许家看中李白的才华,李白此时处境又相当艰难,从现实角度看,孟浩然给了李白最实际的建议。

孟浩然给出“当”的建议,高适则是“否”,历史上虽然没有高适的参与,但李白面对的选择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电影里放大了这种选择的艰难,李白没有高适那种要把高家祖辈荣光继承乃至发扬光大的包袱,入赘虽然名声不好,但和要娶“五姓女”的寒门,本质是一样的。

至于电影里说李白还担心入赘以后李家无后,别说李家不止他李白,实际上许氏给李白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伯禽,女儿叫平阳,也都姓李。

11、蓟门行

高适不告而别,去北方投军,投在张守珪手下,张守珪让高适和一个胡人相扑,我个人觉得,假如这个胡人后来不死,那他的名字就应该叫,安禄山。

历史上,安禄山就在张守珪的账下,而且很得张的重用,有一次安禄山讨契丹失败,按律该斩,但张守珪有点犹豫,就把他发到长安,让皇帝定夺,其实是想让皇帝给个台阶。玄宗看了奏折都是夸安禄山的,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站出来反对说:

”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玄宗没有采纳张九龄的建议。我们回头看,很难说张九龄说这话有什么根据,另外,即使处死安禄山,安史之乱就能避免吗?我不这么认为。安史之乱并不是某几个人所导致,其本质是权力被少部分高门大族垄断,中下层得不到上升空间,这个问题比较大,有机会我们单独讲。

高适在蓟门确实没什么斩获,另外对军队作风也有许多不满,于是决定离开,还写了那首著名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并非此时所作,而要等到高适后来回长安,追忆这段经历所做。而“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情况有没有,肯定是有,但说句公道话,张守珪并非是个只会享乐的将领。

相比中晚唐时期,张守珪也算得上唐朝名将,尤其在幽州期间战功卓著,差点因为战功入朝为相。

另外几首《蓟门行》倒是作于当时,而且电影里也有体现,比如高适遇到的那个老兵,正如他的《蓟门行其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12、郭子仪

刚在诗板上写下《燕歌行》,李白就闻着诗的味道来了,还说他发现了安禄山谋反的秘密,正被人追杀,这事又虚构了一半。

历史上李白确实到过幽州,发现安禄山谋反的迹象,但那已经是李白五十二岁的时候了,电影里把这事提前了好多年。

面对刺客追杀,救他们的是囚犯郭子仪,面对即将被处斩的郭子仪,高适请求去向哥舒翰求情,而实际上,救郭子仪的应该是李白。

李白墓碑上记载:

“尝有知鉴,客并州(今太原),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

类似内容在《唐才子传》和《新唐书》上都有记载,当然也有争议,我们后面讲永王之乱的时候会再说。

13、长安荟萃

片中李白给高适写信,说他在长安发达了,要他速来长安。这里高适又一次穿越到李白的时间线。

此时正是改元天宝元年,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李白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诗听起来是轻快,可李白的夫人许氏在前2年已经去世,可怜一对儿女成了留守儿童。

高适在长安不但遇到了李白,还看到了整个盛唐诗人全明星。

刚进长安,就有人来通报新榜进士可以随意在长安采花,不太记得是不是常建,但这个场景,很难不想到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后还有个路人说,今年进士才17个,这不就是白居易当年中进士后在慈恩塔的题诗: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高适到府邸找不到李白,却碰上杜甫,杜甫说知道李白在哪,于是拉着高适去了胡姬酒肆。

说起胡姬酒肆,就不得不说李白的那首《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胡姬酒肆位于长安西市,《太平广记》记载:

“有婆罗门僧七人。入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命取酒一石。持碗饮之,须臾酒尽,复添一石。”就是记载僧人来到胡姬酒肆饮酒的过程。

杜甫带着高适来到胡姬酒肆,见到了“饮中八仙”中的几位。

我们就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来介绍下这几位。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这是贺知章,任秘书监,人称“贺监”,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就是贺知章喊响的。和李白喝酒忘带钱,把朝廷赏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当酒钱,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王李琎,是玄宗兄长宁王李宪的儿子,本来李宪才是太子,后来主动让给玄宗,玄宗特别感激他,李宪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所以玄宗对汝阳王也很好,不过历史记载汝阳王是“姿容妍美,秀出藩邸。”似乎电影里没有体现。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这是左相李适之,电影里没出现。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这是电影里那个潇洒弹琵琶的崔宗之,也就是崔成辅,出身博陵崔氏,父亲是当朝宰相崔日用,我们现在讲“玉树临风”,出处就在崔宗之了。

说句题外话,前面不是说李白在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下不去笔嘛,后来崔宗之和李白去南京,李白写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你说是不是和崔颢较劲吧。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后面几位,苏晋,焦遂,没出现,张旭前面讲了,草圣。

接着在房间里,李白还为高适介绍了,王昌龄、岑参,汝阳王和李邕,除了王之涣,这是把边塞诗四大天王给凑齐了。

电影里岑参出场就介绍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时候还没有爆发怛罗斯之战,所以岑参还没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高适认识王昌龄的时间甚至要早于李白,“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是高适和王之涣、王昌龄比赛谁的诗传播最广,最后赢的还是王之涣。

聚会中还出现了王维,王维表现地扭扭捏捏,似乎不太喜欢喝酒,早早溜之大吉。其实王维和李白在长安有大把机会碰面,但奇怪是他们两人都没有关于对方的诗句,似乎是互相看不惯对方。

关于李白和王维的关系,可以看我这个视频

14、将进酒

杜甫和李白去梁园找高适,原来是李白要去紫极宫受箓,高适李白杜甫同游梁园,是有真实记载的,其实在这里还有个故事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就是宗夫人为了李白的《梁园吟》,要把整面墙买下来,最后李白也娶了宗夫人,可能是第二次入赘。

电影里没这段,因为这时才交代许夫人亡故,不太好说李白马上又结婚了,其实李白此时做鳏夫也有十年了。电影后来让高适出了趟差,看见李白《赠汪伦》的背影,宗夫人也在此时出场,事都有,时间都对不上。

李白去受箓也是真实的,但陪李白去的应该是元丹丘和杜甫,高适并不在其中。

但不管如何,整部电影最高潮,最动人的部分出现了。因为《将进酒》来了。

从意象,到视觉,到声音,到诗词最浪漫的部分都表现到了,这一段好到什么程度,我这样说吧,为了这点醋,愣是整出一盘螃蟹。

整部电影有许多改编,许多和历史不符的地方,但说到底,全部都是为了铺垫这一段。

我被这一段打动了,与其说是《将进酒》,不如说是整个盛唐气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凭危一登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多么恢弘的气势,可此时李白已经50岁了,即使在电影里,李白也留起了胡子,也有了肚腩,他已经步入中年,这个时候他终于感受到崔颢的《黄鹤楼》到底写的是什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而这只大鹏也会累啊。

相扑输给高适,告别的时候,李白说那首《侠客行》是照着高适写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写《侠客行》时,李白和高适已经认识,但基本上,不太可能以高适为原型而写。

关于《将进酒》的故事,可食用此视频

15、永王之乱

故事接着就是安史之乱,高适的人生开始急转直上,洛阳失陷,玄宗难逃,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哥舒翰兵败潼关,说点扫兴的话,电影里哥舒翰说绝不投降,实际上后来还是投降了安禄山,还替安禄山写了劝降书。

高适后来成了淮南节度使,去平定永王之乱,又遇到了李白。

关于李白为什么投奔永王,电影里高适让小书童去批判李白,问李白难道不知道永王是造反吗?

李白的罪是谁定的呢?不是玄宗,不是唐律,而是时代。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剑能杀人,也能救人。属于李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李白来说,只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永王是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

高适没能救李白,历史上,救李白的,是郭子仪,是宋若思,崔涣,是张镐。你说有没有可能像电影里所说,高适为了避嫌,才托郭子仪救李白,这就有点牵强,假如为了避嫌,当年李白救过郭子仪,郭子仪不是更要避嫌。而且这时候郭子仪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一直在打胜仗,于是有人进谗言,说郭子仪功高盖主,怕又是个安禄山啊,郭子仪在这种行事均要谨小慎微的时候,还腾出手保李白,恐怕光靠高适的面子是不够的。

讲到这,我们再讲讲另一条线,也就是高适在云山城的这条线,先说结论吧,这段属于电影的美化,其实开头那段监军程公公,大敌当前,因为李白的事情去问高适,已经是非常牵强了,但假如不这样,又引不出李白这条线。

这就算了,但作为监军的程公公,最后还给高适通报李白的消息,背诵了一段《早发白帝城》,这你都知道了李白被赦,郭子仪和高适又怎么会有间隙,哪怕高适不知道,是真的因为李白的事打仗划水,那当时吐蕃大军进犯的时候,就应该告诉高适,好解了嫌隙,认真打仗。

另外说一句,高适和严武交接的时候,李白已经死了。

关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可看此视频

而这里的程公公就是历史上的大宦官程元振,进谗言诬陷郭子仪的正是他和鱼朝恩,别看这里高适好像打赢了吐蕃,其实长安还是被吐蕃攻陷,很大一部分责任也是在程元振等宦官身上。所以片中监军的角色哪怕用X公公都行,点名程元振就有点败笔了。

全片讲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电影时有没有碰到家长带小孩来看,结果小朋友都说,怎么还不结束之类的事,我估计这是家长看了文章,什么“长安三万里最全整理48首诗,赶快替孩子收藏”,“披着电影外衣的唐诗启蒙”,“带你感受壮美大唐,壮美长安”之类。

说实话,要看懂《长安三万里》,是有一些门槛的,至少你应该被社会,被生活毒打过。

不然,你不会明白,为什么商人之子就是下等人,就不能参加科举?你不会明白,为什么高适一身武功,还要去岐王府里表演?你不会明白,为什么高适和李白是至交,却不敢在李白遇难时救他?

小孩子看不懂这些。

我给这期的标题取名,了不起的高适,忘不掉的李白。

灵感来自《了不起的盖兹比》,用的是尼克的视角,讲的却是盖兹比这个人,而《长安三万里》是用高适的视角,讲的反而是李白,借用杜甫的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人人都想杀死李白,高适通过李白看透了这个时代。

那为什么了不起的是高适呢?因为电影里的高适和李白正好相反,一个少年成名,晚节不保,一个是一路潦倒,大器晚成。高适更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他成功了,高适了不起,高适很励志。高适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

人人都应该学高适啊。

但我更忘不掉李白,仔细想想,李白这个人相当不靠谱,天天把理想之类的词挂在嘴边,遇到什么事都乐呵呵的,没心没肺,永远活的像个小孩。

李白,你多大人了,能不能长点心?

李白,你能不能成熟一点?

李白,没有未来。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忘不掉李白。

当我看到李白乘着仙鹤逆流而上,当我看到北冥有鱼,化而为鸟,鲲鹏于银河之上翱翔,我瞬间泪崩,纵然已经年过半百,李白还是那个李白啊。

趁着灯光还未亮起,我偷偷拭去泪水,走出放映厅,假装一个外表沉着的中年人,躲在成熟的外壳中,怀念曾经的天真。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并不完美,它就像一颗洋葱,最外面一层,是海量的唐诗,你要慢慢剥开它,就会看到诗词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接着剥,就能感受到无可奈何之下的隐忍,周遭无人理解的愤懑,始终坚持又一无所获之后的怀疑,以及为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希望之前的选择,终于会被感动,泪流满面。

这颗“洋葱”,劲真大。

我是C叔,更多视频和故事,请关注公众号:C叔聊历史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