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被全网围剿的「金发梦露」冤吗?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10-26 19:49:17

大部分看完《金发梦露》的朋友都有些相似的愤怒。


(资料图片)

原来这不是正儿八经的女性传记片,而是脱胎于花边新闻的桃色同人。

虽说标榜NC-17(美国电影分级制最高级别),但画面尺度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只是彻头彻尾的童年创伤论、Daddy issue、傻白甜、恋爱脑、神经质要比频繁露骨的裸露镜头更让人倍感不适。

男性凝视也好,控诉男性凝视也罢,在我看来不过是用精美的视听语言对梦露进行二次消费。

安娜饰演的梦露全程眉头紧锁,我也全程眉头紧锁地看完了这场名为《金发梦露》的噩梦。

这是被恋父情结困扰的梦露的一生。

开头父亲缺位的不幸童年便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悲惨基调。

被男人抛弃的母亲癫狂地虐待幼小的梦露,险些将其她溺死在浴缸里。

梦露尽管离开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成长成名,但她早已被注射了一针强有力的恋父情结针。

渴望父爱是她终其一生追逐的目标,也是贯穿全片的唯一主题线索。

试问童年创伤论什么时候成为了解释所有因果的万能钥匙?

多米尼克导演对梦露悲剧的诊断是这样的:

她这一生的不幸统统来源于原生家庭、糟糕父母、童年阴影。

通篇的Daddy替身文学便是多米尼克导演开出的药方

在每一段撕心裂肺的恋爱里,梦露的爱人都被她亲密地称呼为Daddy。

试图对症下药的导演让这位始终未曾露面的父亲,如阴霾般笼罩着梦露短短36年的人生。

而成像就是,还不如小蝌蚪找爸爸那样生动有趣。

是看完《金发梦露》都能对Daddy这个词汇PTSD的程度。

影片无意关心梦露本人的独特魅力与事业成就,只想刺探稗官野史中所流传的私生活。

真不知道卓别林家族和肯尼迪家族看完这些造黄谣并夸张化的镜头后,是否会向片方致以诽谤亡者的礼貌慰问。

近3个小时的篇幅被用来再次强调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的陈词滥调。

摄影机就像一把冷酷锋利的手术刀,解剖着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诺玛·简以及作为作为明星的玛丽莲·梦露,并将两者打碎、搅拌并糅合在一起。

因此,我们看不到完整的梦露。

她只是盘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停留或长或短,都难以安稳寄居。

那个未能问世的孩子如倒置版的祥林嫂,喋喋不休地纠缠着精神恍惚的梦露。

孤苦的她依赖着来自不同男性的廉价的垂怜苟延残喘,重蹈母亲药物过瘾的覆辙。

在知晓支撑自我的恋父信仰是一场空后,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似地撒手人寰。

或许,改名叫《被嫌弃的梦露的一生》要更贴切些。

牺牲巨大的安娜尽力了,可惜空洞乏味的剧本对不住她的用力过猛。

碰到如此单一又别扭的角色,演员很难演得丝滑自然。

166分钟过后,对于她重复白裙被风掀起搔首弄姿的镜头倒是印象不深。

只记得那双无辜水灵的大眼睛,脸颊上永远挂着苦大仇深的泪痕。

每一帧的梦露都是缺乏安全感的无助形象,惊慌失措的情绪尽收眼里。

她像一只毫无反抗、任人宰割的虚弱羔羊,被动地接受男人的吹捧、谄媚、捉弄和暴力。

我们难以探究现实中的梦露是否和电影中传达的一样悲惨不幸,也许她遇到的苦难不亚于影像所呈现出的,但是其本人至少是乐观自信的。

五十年代好莱坞独领风骚的女明星怎么可能软弱不堪呢。

或者说名利场里混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没有一丁点自己的主见。

梦露必然会畏惧聚光灯投来的密集目光,但她同时享受并眷念着万人瞩目的感觉。

她身上兼有少女的娇憨以及迷人的性感,两者无需矫饰也并不冲突。

从无人问津的诺玛简到声名赫赫的玛丽莲梦露,她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讨好几个德高望重又龌龊恶臭的制作人。

虽说这是同时代好莱坞女明星近乎千篇一律的成名之路。

但自费学习歌舞技巧、真诚磨炼演技、努力争取拍戏机会是梦露芳华绝代的深层次因素。

她可不是徒有皮囊的花瓶。

梦露清醒地洞悉,美丽的外表仅是演艺生涯的敲门砖,而非披荆斩棘的通行证。

也许她并不是完全欣然接受观众充满欲望的目光,但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必然是心甘情愿的。

无需效仿过往女明星或清纯或知性的设定,风情万种未尝不是最适合她的选择。

只有在大众的视野中赢得更响亮的掌声,才能拥有掌控自我人生的权力,不至于回到在不同的寄养家庭间被互踢皮球的处境。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应被低估,也不该被漠视。

这个艳而不俗的女人是第一位提出好莱坞男女演员同工同酬的明星。

她是坚定的左翼人士,也是努力改变行业女性不公面貌的楷模,积极反对性骚扰。

是梦寐着拥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把这份不甘心致力于儿童慈善事业以及妇女平权运动中。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可惜,影片不仅淡化并收敛了梦露本人曾展露的自信风采,也并不舍得挥洒笔墨于梦露不为世人所知的温良敦厚。

难道除了塑造男性凝视下的性感尤物以外,就别无他选吗?

美好和苦难在她身上是如影随形的,而整部片子看下来我只能看到无助、破碎与崩溃。

居高临下、自我迷恋的创作态度比生前窥探她裙底的镜头更没有底线。

物化了她的身体尚不够,还妄图物化她的思想。

导演明白如若把梦露孤立地塑造成充满情色悲哀的一生,是对她的误读乃至亵渎。

他试图提醒大众生活中的诺玛简并非胸大无脑的金发女郎。

卸下梦露画皮的诺玛简博览群书,偏爱严肃文学,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契科夫都信手拈来,这点确实是不那么普遍的认知。

但她即使聪明渊博,终究是被导演视作提线木偶般任人摆布,在美好的年华香消玉殒。

原意是衬托梦露的命运悲剧,结果工具化、矮化乃至丑化了传主。

最终还是强化了金发女郎、性感尤物这些刻板印象下的梦露,满足了乌合之众对女明星的低俗性幻想,沦为一曲男性玩偶的悲歌。

自以为共情梦露的导演实则在以张翰「东八区」式的口吻盖章:

哪怕你是简·奥斯汀笔下多有自我主见的女人,你们都一样,只是一个女人。

后知后觉地发现《金发梦露》是一部小说化的女星传记片。

既然是畅销小说改编的,那就不必太较真。

只是挑同人文的眼光差了点,加上网飞也不该打着传记严谨的旗号虚假宣传。

照着维基百科撰写剧本都要比道听途说的造谣编造实在得多。

与其说是梦露,不如说是导演试图对经典好莱坞时代进行口诛笔伐的工具。

众所周知好莱坞明星制度的残酷压榨,女演员从银幕下至生活都被无情消费。

这是多米尼诺导演想要批判的,但手执导筒的他却批判得如此浅薄、鸡肋、无力。

创作者能否拍男性凝视以此反对男性凝视,就像不是伟光正能否当主角一样,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也许没有那么道德,但是这种形式的创作必然是合理存在的,提倡与否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要通过物化梦露的方式去拍梦露曾被物化的故事的话,至少应该做到理所应当的考据史实并纠正误传。

去伪存真的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未料导演连审视娱乐八卦的理性认知都没有。

当镜头一次次将焦点对准梦露被风掀开的裙底,一遍遍将特写打在安娜楚楚可怜的面孔时,我并不觉得这种批判方式是奏效的。

把无中生有的脏水再泼一次,硬生生地把创作污名化成了奸尸。

本意是为了反男性凝视,却不经意间加重了一层男性凝视。

无论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还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大众对梦露的意淫好像已成定局。

即使在高扬女性权益的后MeToo时代,传统父权话语体系下的偏见依然坚不可摧。

其实,梦露这个实际存在的「人」于影片而言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换希区柯克钟爱的任何一个金发女郎都可以代替梦露。

“金发女郎最适合被谋杀!想象一下,鲜红的血从她们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善良的金发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

可能除了格蕾丝凯利,日后希区柯克电影里金发女郎的故事如若被搬上银幕,也不会比梦露幸运到那里去。

梦露活跃的五六十年代,正是好莱坞由盛转衰的时期。

而梦露离去的六十年后,又恰好是全球电影行业遇冷的至暗时刻

电影院放映停摆、电影拍摄停工、已定档影片推迟上映、加剧后续档期市场竞争程度都已成了影视行业从事者的家常便饭。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视合同履约、空窗期企业运营成本、影院倒闭、影人失业等问题,以及院线阵营与视频网站之间愈加激烈的矛盾也不可忽视。

疫情是电影危机的导火索,但每况愈下的创作内容方是「影视寒冬」的真正来源。

沉迷于拍摄人物传记片以及名作续集的背后,恰恰印证了第七艺术目前的疲软不堪。

当年尚有踌躇满志的电影小子们对着法国新浪潮的先锋之作依葫芦画瓢,挽回了一局。

而如今日薄西山的好莱坞,两手空空缺乏新鲜素材,只好去挖掘过往的历史。

从近十年的《雨果》(马丁·斯科塞斯 导)《头号玩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好莱坞往事》(昆汀·塔伦蒂诺 导)《里夫金的电影节》(伍迪·艾伦 导)《曼克》(大卫·芬奇 导),到即将与我们见面的《造梦之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光影帝国》(萨姆·门德斯 导)《巴比伦》(达米恩·查泽雷 导),都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献给影迷的一份礼物。

一方面一线大导们年纪大了都爱拍富有迷影情怀的电影,追忆自己导演生涯中与光影相伴的故事,另一方面,这类迷影电影的井喷再次呼应了「电影已死」的论调,他们返璞归真,迫不及待地抢救再次遇到危机的电影。

他们去拍有声电影威胁无声电影,彩色电影入侵黑白电影,数字电影代替胶片电影,无非是借过往影射当下奄奄一息的电影行业。

好莱坞死了吗?

电影会不会死?

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辩论,就像《公民凯恩》中的「玫瑰花蕾」,明确的答案只有主人公可以作答,旁人再如何揣测也只是雾中看花。

当然,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如果电影迷恋死了,电影也就死了。

《金发梦露》定是有些迷影情怀在的。

只是过于执迷于昔日辉煌的银幕艳史,却不慎弄巧成拙拍成了另一种历史剥削片。

导演乐此不疲地进行一场弗洛伊德理论下现代思维的臆想实验,选择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图解梦露身上所承载的刻板印象。

结果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具标志性的电影明星,被抽象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空洞符号。

人人都有比肩《公民凯恩》成为旷世名作的野心,但把Daddy画像当作「玫瑰花蕾」来拍,未免显得过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说是政治惊悚片也不为过。

或许,好莱坞没有往事,一切都是进行时。

不得不说,女明星题材天然带着一种窥视欲和猎奇感。

是想表达人文关怀还是借势炒作,关键就看创作者如何处理。

可惜多米尼克导演多少有些轻蔑。

梦露短暂且丰富的一生明明有那么多的角度可以深挖,却偏偏选择了充满偏见的单薄视角

性感,是对一代巨星最大的曲解。

艺术创作可不是意淫的遮羞布。

人言可畏,死无对证。

想想当年关锦鹏没用流言来解构死于流言的阮玲玉,是何等的人性化。

从某种角度来看,梦露和阮玲玉也有些相似。

是贪点儿依赖,也贪一些爱。

但都有些坚忍。

只是梦露未及阮玲玉般幸运,至今未遇到懂她并把她拍好的导演。

话虽如此,明年《金发梦露》剧组在颁奖季摘得任何技术类奖项,我都心悦诚服。

很难不注意到炫技般的视听语言,但也过于沉迷于此了。

而安娜能否借这部电影颠覆自我的表演成功冲奥,想必又是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

虽然我的观感并不大好,但建议还没看过本片的朋友不要带着人云亦云的预设去观影。

不敢妄自菲薄,对于神秘的梦露我们只有无尽的探索和推敲。

梦露,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也许,谁也不认识真正的玛丽莲梦露。

我等皆是蒙昧无知的裙下之臣。

-END-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DADDY 金发女郎 如果电影 玛丽莲梦露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