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时节,衡水,这个在平时几乎毫无存在感的地方,就会再一次浮出舆论的水面。
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衡水式”高中教育模式一向充满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普通出身孩子“逆天改命”的宝贵机遇,有人认为它不过是无情甚至残酷的应试流水线,有人则认为它其实是一盘精打细算的生意……但无论如何,“衡水模式”都代表了某种特定规则下的极致应对,无数人也正是因此,对衡水这个地方产生了好奇。
其实在我上大学那会儿,衡水中学还没有如今这么大讨论度。我知道这座城市,只是因为每次从家乡往返学校,火车总会在这里停靠很长时间,我常会去站台上透透气,那里总是挂满衡水老白干的广告,让年轻的我好奇到底什么是男人味儿。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衡水老白干竟在很长时间里是河北省唯一一个A股上市的公司,这让我再一次对衡水升起了兴趣。
【资料图】
很显然,衡水并不是一座拥有绝佳旅游资源、让外地人“心驰神往”的城市,所以,除了列队跑操的高中生和高度白酒,人们往往对此地知之甚少。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样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堪称“平庸”的小地方,竟能在广大的中国,硬生生地拼打出如此响亮的名声,这背后,想必定然有其过人之处。
- 01 -
河流与铁路塑造的
中枢之城
河北,本就是一座朴素而低调的北方大省。又因为其域内环抱着两个体量巨大、存在感极强的超级直辖市,所以本省的存在感一向堪忧,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河北之地理,其实汇集了大山、大海、大平原三种要素,大开大阖,堪称壮阔。
绵长而深广的太行山遮蔽在河北西部,本省的许多大城市,譬如石家庄、保定、甚至在地理上被河北环绕的首都北京,其实都建立在巍巍太行的脚下;而河北的东部即是大海,本省的几座沿海城市,从最北部的秦皇岛,到最南部的沧州,无论港口之优良,海景之苍茫,还是海产之鲜美,都特色鲜明,堪称“最低调的沿海大省”。
而在本省山海之间的广阔平原上,其实流淌着许多从太行山奔腾入海的河流,这些河流在平原上曲折盘旋,经过历代的泛滥、改道,形成了许多像白洋淀这样的淀泊。而衡水,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依靠着河水与淀泊而成的聚落。——所谓“衡水”,即取“漳水横流”之意,滏阳河穿如今的衡水市区而过,上面诸多精美的古桥,即为此地古代因水而兴的证据;而如今衡水境内的衡水湖,亦是如今河北省内除白洋淀以外第二大的湖泊。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衡水”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名字,地级市衡水如今的辖区,历代则为多个州县的领地,比较主要和悠久的包括冀州、深州、景州、安平,尤其是这个冀州,曾经是禹贡九州之首,河北之简称“冀”,即源出于此。只是,经过了几千年风气的流变,这些曾经辉煌的地区行政中心,也都“沦落”为如今衡水下辖的县城。
所以,可想而知,和所有华北平原上历史悠远的平原县城一样,衡水下辖的每个县城都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以及大量的文物古迹。譬如景县的封氏墓群中,曾出土了大量国宝级的文物,是为如今人们研究北朝大贵族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又譬如本市境内耸立有多座古塔,包括市区内的宝云塔、俗称“景州塔”的开福寺舍利塔、庆林寺塔等等,都是古代各个时期留存下的十分珍贵的佛教遗迹。
而如今的衡水,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迅速跃升为地级建制,靠的还是铁路的修建。事实上,河北省南部两个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与衡水,全部因近代铁路而崛起,最终超过周边历史悠久的传统城镇,成为新的区域中心。这并不是巧合,只因这个“燕南赵北”地区上的铁路,横向勾连山东与山西,纵向中枢北京与中原,堪称北方中国最为繁忙的路网,其上往来、中转的人员与货物,足以在几十年里让一座小县城甚至小村庄成为一座大城市。
衡水作为铁路中枢的地利在于,石德(石家庄至德州)铁路与京九铁路在此交汇。前者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可让衡水人轻松到达省会石家庄与山东各地,后者则是国家的大动脉,其重要程度早已无需多言。正因如此,衡水被知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路口”。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我坐的火车总要在这一站停靠那么长时间。
而在高铁时代,衡水如今亦是连接石家庄与济南客运高铁的重要节点,而直通北京的京雄商高铁也正在修建之中,此线预计2026年通车,届时,衡水也将成为高铁概念下的“黄金十字路口”。总之,长期而言,这一地区会一直保持着其冀南交通枢纽的地位。
- 02 -
“另辟蹊径”的
平原生活
作为一座因路而兴的城市,工业自然为衡水之传统强项。衡水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据说本地工程橡胶之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此外,衡水地处的大平原亦是传统的农业区,因此,紧邻铁路的衡水,也自然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而实在的讲,作为一块平坦得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无聊的超级大平原,衡水并无什么禀赋惊人的自然资源。所以,在铁路通车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向懂得通过传习某种技艺、依靠工商副业来谋生活。这也使得衡水各县之民俗特产十分丰富。各地农民都有“绝活”,且在省内博有不错的声名。
譬如武强县的特产为木版年画,这里的农民自明清起,即有农忙务农,农闲印画之习俗,这种一半靠技艺、一半靠经营的产业,到了清代在此地发展到鼎盛,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竟比肩天津、苏州,成了全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之一;又譬如衡水市区以南的侯店村自明代起就出产优质的毛笔;衡水匠人擅长制作供应于京城名流的内画鼻烟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这些民俗既依托沉厚的乡土氛围,又依托此地北方中国枢纽之地利,特色十分鲜明。
不得不说,衡水人至今仍然仍然擅长这种“另辟蹊径”式的发展。譬如,如今被本地人认定为“衡水三绝”这一的衡水金鱼,其领袖人物本是一位当年来衡水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他的家族曾世代为宫廷培育金鱼,上个世纪80年代,衡水市的园林部门用极大的诚意留下了这位本要返回北京的先生,扶持他本地养殖金鱼,最终让这种原本属于北京宫廷的绝活变成了衡水的特产。
又譬如老白干,尽管这种高度白酒在本地及周边一向拥有很高的人气,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却长期未能在标准化的白酒工业体系中获得认可。所以上世纪末,老白干专门推进申请了一种“老白干香型”,以避免自己与主流的清香型白酒产生直接的竞争,最终,“老白干香型”成了中国白酒的十大香型,衡水老白干一跃成为本香型中的翘楚,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看如今衡水名气最响亮的一张名片: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一系列王牌高中,似乎也不难理解其崛起的前因后果。要知道,三十年前,衡水市内的所有高中不过和所有类似境遇的河北高中一样,并无任何出奇之处。河北省的高考环境自不必多说,而衡水的GDP和人口在河北省内都不算靠前。正如这里寡淡的自然禀赋一样,命运的天平显然并没有垂青于这片土地。当时哪有人会想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全中国最会高考的城市。
所以,你会看到如今衡水中学的一条经典语录:“你不能改变规则,你只能改变自己”。这所学校凭借精心的钻研,强硬的拼杀,最终成为让全中国校长都无比羡慕的“奇迹之校”。尽管如今,所有“县城中学“的“衡水化”未免让最初始的衡水模式被扭曲,但只在衡水这个地方,我们实在应当对衡水中学的奇迹心存敬意。毕竟,如果你就出生在这片除了火车几乎一无所有的平原上,你一定也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到极致。
文字编辑 | 大蹦驴
图片编辑 | 奈福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设计 | 鱼一条
未署名图来源 | 视觉中国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