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 》抵挡住了上周末跟七夕的轮番冲击,日均继续稳定2000W+票房,朝着我预期的28亿迈进,乌尔善最近在电影节表示,不出意外《封神第二部》将在明年暑假上映。但今天要聊的,可能比《封神》更长远。
就是《封神》《异人之下》后,乌尔善筹备的《郑和下西洋》系列。六月院线推介会上,片方对外宣称打造中国的《加勒比海盗》。
有人可能觉得乌尔善又吹牛皮了,就跟说《封神》要做中国《指环王》一样。本质上还是蹭热度、画大饼,以及魔改传统文化迎合西方。更有甚者还造起了文字囚牢,说这是映射“郑和下西洋”本身就是海盗行为。对此我很无语。
(资料图)
首先,我个人很喜欢乌尔善这样类比。你说这是吹牛皮、是蹭热度,那我觉得这种“蹭热度”的方式值得更多片方学习。至于所谓的“魔改”本身就是“颠覆”,如果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未尝不可。再者《封神第一部》已经证明乌尔善是有实现吹牛皮能力的。本质上,大家不喜欢这种类比说法。本质上还是对整个行业以及乌尔善其人带有偏见的。
1、从《封神》的成功不难看出。乌尔善从“蹭”《指环王》到“蹭”《加勒比海盗》的名气。本质上是一种对标。《封神》对标的是最好的史诗神话片、《郑和下西洋》对标的则是最好的奇幻冒险片。这种对标的关键点不是说要效仿、抄袭什么,而是能够让投资者、出品方更为明确、清晰的知道,我想要什么,电影是何种形态的,它将在中国电影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于投资如此巨大的系列片,对标本身能够更快的拉拢投资。是一种很正确的决定。
再者两部系列作品,乌尔善选择对标的都是该类型片最顶端的佳作。这本质上也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先吹了牛皮、在嘲讽跟质疑声中,也有足够动力,朝着好莱坞最高的商业标准迈进。
2、《郑和下西洋》所谓的中国《加勒比海盗》不是如法炮制,将西方类型风格、元素照抄旧搬。而是利用西方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从特效、视觉捕捉再到摄影、服化道等多个维度层面。实现工业性、流程化的操作。这种工业化在《流浪地球》时就证明是对的。它不仅能够减少某人对整个团队的影响。(包括编剧跟导演。)更能在创作过程中减少没必要的弯路,而套拍的形式更能节约成本。一步到位。
相比中国以往导演中心制的小作坊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好莱坞分制片人中心制,(《郑和下西洋》本质还是导演中心,只是说会有这个趋向)这样也更能防御更多不可抗力。保证整个项目以绝对安全、有效、平稳运行。
3、《郑和下西洋》拉大旗的做法、其实也有利于将中国文化向海外进行传播。《封神》我们知道,导演在实现工业化同时,并没有将作品西化、迎合西方人的价值观。而是依然遵循了中国文化精髓,从布景、服化道、匠人手工制品以及内核,都是完全东方式的。《郑和下西洋》同样是中国的历史、带有厚重的传统美学。
但我们在传播时,不能遵循守旧,亦步亦趋,不能把好东西捂着不让人知道。我们必须要通过现代化、包括一些颠覆跟奇幻的形式,让国外人所看到,这才有利于形成文化软实力。而只要内核不变,就不是魔改,而是创新。在当下,这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海外最有效的方式。当下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是通过好莱坞塑造的,我们只有让中国传统文化先走出去,先被看到,才有可能对垒西方所构筑的普世价值侵袭。
所以到最后,我还是那句话。我支持乌尔善,期待《郑和下西洋》,也喜欢他这种画大饼的方式。本质上这这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而目的跟《封神》一样,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推陈出新。适应当下、适应潮流。更有利于让中国文化走出海外。而对于对标《加勒比海盗》衍生的文字囚牢罪状,不回应也罢。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