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安徽滁州推进“标准地”改革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引导培育产业聚集升级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洞察网2022-05-23 11:02:20

“如果不是‘标准地’,我们不可能赶在元旦前送设备进场投产,也就不可能这么快开工生产!”5月16日,在滁州市南谯经济开发区金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钱翠兵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2.1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4亿元。

2021年以来,滁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先后出台《滁州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滁州市开发区“区域评价”实施方案》。该市在推进区域评估工作中,对改革涉及的9大类87项区域评估事项采取完成一项、评审一项、成果共享的创新做法。该市各地开发区还结合产业实际,分别建立起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

“标准地”指的是在出让前就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环保、能耗等关键指标予以明确规定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摘牌企业要签定“标准地”投资协议,承诺按照指标投资、建设、生产;竣工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监管。

记者了解到,金诚金属制品“标准地”项目于去年9月27日拿地,同年12月27日设备进场投产,前后只用了3个月时间。除了有“标准地”改革作为保障外,还得益于南谯经开区提供的审批服务。

“由我们打包办理,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南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海鹏告诉记者,“自推行‘标准地’改革以来,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之间的行政审批流程比以往优化,园区项目开工速度提升60%。”

“标准地”改革也为企业省下一笔开支。“过去每个项目落地,都要委托第三方开展环评、能评、安全、水土保持等各类评估,每一项费用都要几万元。而‘标准地’在挂牌前已经由所在开发区统一组织区域评估,评估成果公开、共享。”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科科长袁宗华告诉记者,实施“标准地”改革后,土地评估费用由“企业付费”变为“政府买单”,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成本。

自开展“标准地”改革以来,滁州全市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以“标准地”形式供地115宗、1.31万亩,占出让产业用地总面积的64%,“标准地”改革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园区正在建设智慧化平台,建成后可对‘标准地’项目实现从出让到建设、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让营商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务实高效。”王海鹏说。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安徽滁州 土地集约利用 投资落地成本 营商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